当前位置: 首页 >资讯 >

记雪月之观翻译(《记雪月之观》翻译:丁未这一年)-世界视点

来源:互联网 2023-05-01 06:27:41


【资料图】

《记雪月之观》翻译:

丁未这一年冬季,天气暖和未下雪。第二年正月初三逐渐降雪,正月初五天气放晴。但依旧寒风肆虐,冰封雪冻,直至正月初十地面仍然银装素裹。

当晚,明月升天,雪月相映,我坐于纸窗下,觉得光亮极其。因此添加衣服外出,走上溪水西边的小楼。小楼临着溪水,溪水清澈透亮,四周覆盖着皑皑白雪,如同涂上了一层白金,又如同水银泼了一地,晶莹闪亮,人的肌肤又被映照得晶莹雪白。皓月映照着寒冷的水波,树影在水中摇荡,如同镜中映照着秀发,历历分明。清冷的凉气透入肌骨,渗入肺腑。

我扶着栏杆而上。仰望,迷惘无际;俯瞰,杂乱一片。不觉间呀然惊叹不仅,久久地凝望不愿取回自己的目光。人的精神与外物融合一个总体,自己同周围环境都变成了一份奇妙的景观。苍天把我放置在宇宙之间,这份景色居然何以用笔画来传递,也不便用文字来铺叙、传递于没有亲临这份场景得人。这样看来,自己得到的早已很多了。

同时我也想起,天下名山大川此时应该比这里更加壮阔,那边雪月辉映的景色应当更加奇妙。我的思绪因之而驰骋于四面八方,很久才缓过神来。茫无边际的心绪没法平抑,可是因为年迈身体没落,我已禁不住严寒侵袭。于是便放声歌唱走下小楼,这时已过二更。返回窗边,独自正坐。想起这一生这样的景色并未易患,而且一天天地遗忘,一天天地被改变着,许多都已迷惘与模糊。因此我用笔记下这次经历。

原文:

丁未之岁,冬暖无雪。戊申元月之三日始作,五日始霁。寒症冱而不消,至十日犹故在也。

是夜月出,月与雪争烂,坐纸窗下,觉明彻异尝。遂添衣起,登溪西小楼。楼临水,下皆虚澄,又四囿于雪,若涂银,若泼汞,腾光照人,骨肉相莹。月映清波间,树影滉弄,又若镜中见疏发,离离然可爱。寒浃皮肤,清人肺腑。

因凭栏楯上。仰而迷惘,俯而恍然;呀而莫禁,眄而莫收;神与物融,人观两奇,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,殆不能笔画追状,文本敷说,以传信于不能从者。顾所得不亦多矣!

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,其雪与月当有神矣。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,而返其怀。汗漫虽未易平,然显老衰飒,有不胜其冷者。乃浩歌下楼,夜已过二鼓矣。仍归窗间,兀坐若失。念此生此景亦不屡遇,而健忘日,寻改数日,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,因笔之。

《记雪月之观》是明代文人沈周创作的一篇散文。这篇散文以画家针对颜色、光影、物体形态等所特有的敏感,捕获住月夜雪景的诸多特点,把它优异地表现出来。又把月映清波间摇晃的树影比喻成"若镜中见疏发,离离然可爱",让人体会到了画家观查表现事情之开朗细致。其次,作者在雪月奇景的描写中,融进他对人生的感悟,寄寓着深邃的哲理。

相关阅读
大家还在看